一、工作原理
电机带动油泵旋转,油泵从油箱中吸油后打油,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。液压油通过集成块或阀组合,经液压阀实现方向、压力、流量的调节后,经外接管路传输到液压机械的油缸或液压马达等执行元件,驱动斗轮机的各机构动作,如斗轮的转动、悬臂的俯仰、回转和行走等。
二、组成部分
动力元件:主要是油泵,如齿轮泵、叶片泵、柱塞泵等,其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油液的压力能,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。
控制元件:包括各种阀门,如压力阀(溢流阀、顺序阀、减压阀)、流量阀(节流阀、调速阀)、方向阀(单向阀、换向阀),用于控制和调节液流的压力、方向和流量,以满足斗轮机各机构的传动性能要求。
执行元件:如油缸、油马达,将油液的压力能转换为工作机械能,驱动斗轮机的斗轮转动、悬臂俯仰、回转和行走等机构动作。
辅助元件:包括油位计、压力表、加热器、冷却器、油位继电器、油箱、滤油器、管路、接头等,对液压系统的工作起辅助作用,如监测油位、油温、过滤油液、连接管路等。
工作介质:通常为液压油,用于传递能量,在液压系统中循环流动,实现动力的传递和控制。
三、作用
驱动斗轮机构:为斗轮的旋转提供动力,使斗轮能够按照所需的转速运转,从而将料场中的物料挖出、提升、卸料和转运。
控制俯仰机构:通过控制液压缸活塞杆的伸缩往复运动,实现取料机悬臂与回转平台的俯仰运动,改变悬臂皮带机的倾角,以保证物料堆存高度或降低悬臂皮带机头部高度,减小扬尘。
实现回转和行走功能:为回转机构和行走机构提供动力和控制,使斗轮机能够在轨道上往返运行、旋转,实现货场覆盖和分层取料。
四、常见故障及解决方法
液压油质量问题
油温过高:原因主要是工作过程中摩擦生热过大。解决方法包括增加冷却液,改善散热条件,检查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,合理安排工作时间,避免长时间连续高负荷运转等。
油污染:长期暴露在工作环境中,液压油会吸收杂质、灰尘等。表现为油质颜色变黑、粘度变化、发出异味等。解决办法是定期检查和更换液压油、清理油箱,安装高质量的油泵、油过滤器等设备,保持液压油的清洁度。
机件受损问题
液压缸漏油:主要原因是密封件老化。需要更换密封件,检查泄漏位置,对密封部位进行维修或更换损坏的零部件。
液压泵失效:可能是进口阀门卡滞、零件间隙过大等原因引起。需要更换液压泵或对泵体部件进行检查维修,找出故障原因并进行针对性修复。
控制系统故障
控制手柄堵塞或失灵:会使手柄无法操作或无法准确控制斗轮机动作。需检查控制手柄,清理堵塞物,对手柄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电磁阀故障:由于内部零件松动、积累污垢等原因导致失效。可修理或更换电磁阀,清洗内部零件,防止污垢积累和零件松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