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动力源:提供液压能的核心装置
动力源是将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的部件,为系统提供高压油液,是液压系统的 “动力心脏”。
液压泵:
核心功能是从油箱吸入低压油液,通过机械做功将其加压为高压油液(压力通常为 10-30MPa),输出至系统管路。常见类型有齿轮泵(结构简单,适用于低压场景)、柱塞泵(压力高、效率高,多用于高速列车制动系统)。
驱动装置:
通常为电动机或发动机,为液压泵提供旋转动力(如动车组多采用电动机,与列车牵引系统共享电源)。
蓄能器:
兼具 “动力源辅助” 和 “应急保障” 功能,可储存高压油液,在液压泵短时过载或断电时快速释放能量,确保制动等关键动作的连续性(如紧急制动时提供瞬时压力补充)。
二、控制元件:调节液压参数的 “指挥系统”
控制元件通过调节油液的压力、流量和方向,精准控制执行元件的动作(如制动强度、轮对调整幅度),是系统的 “大脑”。
控制油液的流动方向,如电磁阀(通过电磁力切换阀芯位置),可快速接通或切断油路,实现制动 / 缓解的切换。
压力控制阀:
溢流阀:限制系统最高压力,防止过载(如设定系统最大压力为 30MPa,超过时自动泄压回油箱)。
减压阀:将高压油液减压至某一稳定压力(如轮缘润滑系统需低压油液,通过减压阀降至 2-5MPa)。
压力继电器:当油液压力达到设定值时发出电信号,与列车控制系统联动(如压力不足时报警)。
调节油液流量,控制执行元件的动作速度(如节流阀可控制制动闸片的夹紧速度,避免急刹导致车轮抱死)。
比例阀 / 伺服阀:
高精度控制元件,可通过电信号(如 0-10V 电压)连续调节压力或流量,实现制动力的无级调节(如高速列车根据速度自动调整制动压力)。
三、执行元件: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“执行机构”
执行元件是液压系统的 “肌肉”,负责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运动,直接驱动车轮相关功能。
液压缸:
最常用的执行元件,通过缸内活塞的伸缩带动外部机构动作。例如:
制动油缸:推动制动闸片夹紧车轮 / 制动盘,实现制动。
调整油缸:驱动轮对支架移动,实现轮对间距或角度的微调。
液压马达(较少用):
将液压能转化为旋转运动,偶尔用于特殊场景(如轨道工程车轮对的驱动辅助)。
四、辅助元件: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 “支持系统”
辅助元件虽不直接参与能量转化,但对系统的可靠性、寿命至关重要。
油箱:储存液压油,同时起到散热(油液循环时释放热量)、沉淀杂质的作用,通常配备油位计和油温传感器。
油管与接头:输送油液的通道,油管需耐高压(如高压胶管工作压力≥40MPa),接头需密封可靠(防止漏油导致压力损失)。
过滤器:过滤油液中的杂质(如金属碎屑、灰尘),保护液压泵、阀类等精密元件,通常要求过滤精度≤10μm(微米)。
冷却器:在高温环境(如夏季长时间运行)或高负荷工况下,降低油液温度(一般控制在 30-60℃),避免油液黏度下降导致泄漏或元件磨损。
密封件:安装在油缸、阀门的结合处,防止油液泄漏(如 O 型圈、组合密封垫,材质多为耐油橡胶或聚氨酯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