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压站设计
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常见问题 >

宽体自卸车液压系统工作时常见故障有哪些?

2025-07-10 14:53

宽体自卸车液压系统在长期高强度作业中,由于工况复杂(如重载、颠簸、粉尘多等),容易出现各类故障。

一、举升系统故障

1. 车厢无法举升

可能原因:

动力源问题:取力器未正确接合(如取力器齿轮磨损、操纵杆故障),导致液压泵不工作;液压泵损坏(如柱塞卡滞、齿轮磨损),无法输出压力油。

油路堵塞:吸油过滤器或回油过滤器严重堵塞,液压油无法正常流通;油管因挤压、老化出现弯折或破裂,油液输送中断。

压力不足:溢流阀失效(阀芯卡滞或弹簧损坏),导致系统压力无法建立;举升油缸内部密封件磨损,出现内漏,压力流失。

控制阀故障:换向阀阀芯卡滞在中位,无法切换油路;手动控制阀或电磁换向阀接线松动、线圈烧毁,无法正常动作。

解决方法:

检查取力器接合状态,修复或更换磨损部件;拆解液压泵,更换损坏零件或直接换新泵。

清洗或更换过滤器滤芯;检查油管,更换弯折、破裂的管路。

检修溢流阀,调整压力至规定值;更换油缸密封件,必要时更换油缸。

拆解换向阀,清除阀芯卡滞物;检查控制阀电路,修复接线或更换线圈、阀体。

2. 举升缓慢或无力

可能原因:

流量不足:液压泵磨损导致排量下降;流量控制阀(如节流阀)调节不当,油液流量偏小。

压力偏低:系统压力未达到额定值(溢流阀设定压力过低);油缸内漏或油管接头松动外漏,造成压力损失。

液压油问题:油液粘度太高(低温环境下未换用低粘度油)或太低(高温导致油液稀释);油液中混入空气,形成气穴,影响动力传递。

解决方法:

检修液压泵,必要时更换;重新调节流量控制阀,确保流量正常。

重新设定溢流阀压力至标准值;紧固接头,更换密封件,修复泄漏点。

按环境温度更换合适粘度的液压油;排查进气点(如吸油管松动、油箱油位过低),排出系统空气。

3. 举升后无法保持高位(自动下降)

可能原因:

油缸内漏:活塞密封件磨损或老化,油液从无杆腔漏向有杆腔,导致活塞杆缓慢回缩。

控制阀内漏:换向阀阀芯磨损或密封件损坏,油液从高压腔向回油腔泄漏;单向阀密封不良,油液反向回流。

限位阀故障:举升限位阀未正常闭合,导致油路未完全切断,油液缓慢回油。

解决方法:

更换油缸活塞密封件,检查缸筒内壁磨损情况,超标则更换油缸。

修复或更换换向阀、单向阀的密封件,必要时更换阀体。

调整或更换限位阀,确保举升到位后能可靠切断油路。

二、下降系统故障

1. 车厢无法下降或下降缓慢

可能原因:

回油路堵塞:下降时,油缸回油管路(如回油过滤器、单向节流阀)堵塞,油液无法快速回流油箱。

控制阀卡滞:换向阀阀芯卡滞在举升位,无法切换至下降油路;下降控制油路(如先导气路、液压控制油路)堵塞,导致阀杆无法动作。

油缸卡滞:油缸活塞杆因偏载、变形或缸筒内有杂质,导致伸缩受阻;油缸外部生锈、变形,机械卡阻。

解决方法:

清洗回油过滤器和节流阀,确保回油路畅通。

拆解换向阀,清除阀芯卡滞物;检查先导气路 / 油路,修复堵塞或泄漏点。

检查油缸活塞杆和缸筒,修复变形或更换损坏部件,加注润滑脂减少摩擦。

2. 下降速度过快(失控)

可能原因:

限速阀故障:单向节流阀(限速阀)阀芯卡滞或弹簧损坏,无法限制回油速度。

油缸内漏严重:密封件完全失效,油液无阻碍回流,车厢在重力作用下快速下落。

解决方法:

检修或更换限速阀,确保其能正常调节回油流量。

立即更换油缸密封件,避免因失控引发安全事故。

三、系统异响或振动

可能原因:

液压泵吸空:油箱油位过低,吸油管露出油面;吸油过滤器堵塞,导致吸油阻力过大,空气混入油液。

元件磨损:液压泵轴承磨损、齿轮或柱塞间隙过大,运转时产生异响;油缸活塞杆与导向套间隙过大,运动时出现振动。

管路松动:油管或管接头固定不牢,油液高速流动时引发管路振动,产生噪音。

解决方法:

补充液压油至规定液位;清洗或更换吸油过滤器。

检修液压泵,更换磨损部件;更换油缸导向套或活塞杆。

重新紧固管路和接头,必要时增加固定支架。

四、油液污染或泄漏

可能原因:

污染:油箱盖密封不良,粉尘进入;过滤器失效,未过滤掉油液中的杂质;液压油长期未更换,氧化变质产生油泥。

泄漏:管接头密封件老化、损坏;油缸缸口密封件磨损;液压泵、控制阀等元件接合面密封不良。

解决方法:

更换油箱盖密封件;定期更换过滤器和液压油,保持油液清洁。

更换管接头、油缸缸口的密封件;检查元件接合面,重新紧固或更换密封垫。


标签

版权所有: Copyright © 沈阳诺德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辽ICP备13004614号-7网站地图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