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负载与动力需求
工作压力:需根据运输链中执行机构(如钢卷运输小车的升降缸、步进梁的驱动缸等)的负载大小,确定液压站的额定工作压力。不同动作(如提升、移动、夹紧)所需压力可能存在差异,需覆盖最大压力需求,同时避免压力过剩导致能耗增加或设备损耗。
流量输出:流量直接影响执行机构的动作速度(如小车行走速度、油缸伸缩速度)。需结合运输链的生产节奏,计算各执行机构同时工作时的最大流量需求,确保液压站的流量输出能满足设备快速响应的要求,避免因流量不足导致生产效率下降。
二、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
供油连续性:运输链冷轧设备对生产连续性要求极高,液压站需具备稳定的供油能力,避免因油泵故障、油路堵塞等问题导致停机。可考虑采用多泵组设计(如主泵与备用泵切换),提高系统冗余度。
压力与流量控制精度:在钢卷定位、张力调节等环节,需精确控制液压油的压力和流量。例如,步进梁的升降高度、运输小车的对位精度,均依赖液压站的控制精度,因此需选择带有高精度阀组(如伺服阀、比例阀)的系统。
抗污染能力:冷轧环境中可能存在铁屑、粉尘等污染物,液压油的清洁度直接影响系统寿命。需关注液压站的过滤系统配置,如油箱内的精滤器、回油路上的过滤器精度,以及是否具备油液污染度监测功能。
三、适配性与兼容性
与设备工况匹配:运输链的工作环境可能涉及高温、振动等情况,液压站的设计需适应这些工况。例如,在高温环境下,需配备高效冷却器(如板式冷却器)以控制油温;在振动较大的场合,液压元件的固定方式需加强,避免管路松动。
与现有系统兼容:若为改造项目,需考虑液压站与原有设备的接口兼容性,包括油路连接尺寸、电气控制信号(如模拟量、数字量)的匹配,确保能够无缝对接,减少改造难度。
四、能耗与运行成本
节能设计:液压站是设备的主要能耗单元之一,可选择具备节能功能的系统。例如,采用变量泵替代定量泵,根据实际负载需求自动调节输出流量,减少无功损耗;或配置变频电机,通过调节转速匹配流量需求,降低电能消耗。
维护便利性:需考虑液压站的日常维护成本,如元件的易更换性、油液的更换周期、过滤器的清洁或更换难度等。设计合理的检修空间、醒目的液位和温度观察窗口,以及便于拆卸的管路接头,可降低维护工作量和停机时间。
五、安全与保护功能
过载保护:当系统压力超过设定值时,液压站需具备溢流保护功能(如通过溢流阀卸荷),防止管路、油缸等元件因超压损坏。
异常监测与报警:需配备必要的传感器(如压力传感器、温度传感器、液位传感器),实时监测系统的压力、油温、油位等参数。当参数超出正常范围时,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(如声光报警),并可联动停机,避免故障扩大。
防爆与防护等级:若工作环境存在易燃介质,液压站的电气元件需符合防爆标准;同时,根据现场粉尘、湿度情况,选择合适的防护等级(如 IP54、IP65),确保设备安全运行。